今年是震大成立34週年,身為台灣最早加入節能概念的建商,對於居住生活的承諾,我們持續往綠意環境鑽研。震大邀請合作廠商和客戶與大家分享34週年慶的喜悅與目標。震大認為綠建築就像爬山,一開始只是被山色吸引,愈往上爬,才知困難很多,但風景也愈加秀麗,因此未來一定會堅持走下去。
回顧震大過往的腳步中,震大建設推案量不大,幾乎都沈浸在綠建築的研究中,許多業界人士至今仍以設備來斷定綠建築,推廣的綠建築跟一般建築並無不同,但震大團隊有堅持的『綠色建築準則』。
震大建築團隊對綠色建築準則,指的是在每一個基地進行前期規劃時,就已納入綠建築概念智慧建築的設計,達到健康住宅的指標,不是以特殊設備來增加成本。
在政府尚未建立綠建築標章時,震大已經關注到臭氧層破洞對人類生活的影響。我們決定在建案中規劃雨水回收池及綠意妝點,對居住者而言多了私有綠意庭院空間,不僅節能更走向綠建築。
堅持至今,正因為我們明白綠建築對未來生活的重要,因此對震大而言,蓋房子就像自己養育子女長大成人,震大用心用情栽培綠建築成長,讓子女未來居住與環境更美好,才是我們追尋努力的目標,不只率先更要成為模範。
綠建築道理如同加入馬拉松跑步,從半馬的短期目標到全馬的終極目標,只要持續投入練習並且制訂目標,自己就會發現持續進步。
葉漢祥率領震大團隊,與北科大建築所執行「震大建設健康建築評估指標與驗證計畫」,針對台灣住宅應如何設計、建造、選材,以維護居住者健康之建築性能,具體提出九項指標,於2017年12月發表會正式發布。
此跨年度計畫委由北科大建築系副教授邵文政執行,內容包含基地環境空氣品質檢測、建置評估指標、設計原則等,並於2018年3月22日、震大建設34周年慶歡聚時,邀集各界先進、專業團隊,一同分享震大建設由綠建築邁向健康建築的決心。
其中,除了訂立適合台灣氣候的「健康建築」評估指標與規劃設計原則外,並因地制宜的導入在即將推出的新竹案、大直新案中,贏得在場與會貴賓的熱烈迴響與支持。
因為用心審核挑選,而多年未推案的震大建設,今年將在新竹明湖段推出低密度綠色建築案,1,600坪僅規畫16戶,實踐給社會關心、給股東信心、給員工愛心、給顧客安心的承諾;葉漢祥透露,今年底,震大將發表更大規模的健康建築成果,提供給業界更多一起投入綠生活的研究資料。